亲爱的初中部家长朋友: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双减”政策和教育部有关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考试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向初中部家长致信。愿我们一起携手,共同承担监督和教育的职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落实“双减”政策方面

1.转变教育观念,达成双减共识
贯彻“双减”精神,关键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家长应主动更新观念,不盲从、不攀比,重视发展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必备的身体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基础技能,理性规划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杜绝超前、超标学科类培训,减轻孩子的校外培训负担,理解和支持“双减”政策。
2.关注孩子身心,培养良好习惯
引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初中生每日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睡眠时间,养成科学健康的作息习惯。杜绝孩子沉迷于网络,指导孩子阅读经典文学名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家校协同护航,引领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补充,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可以经常与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与学校形成合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五项管理”工作方面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成长须遵循规律,顺其道而从之,逆其道而弃之。“双减”政策须落实,“五项管理”须做细。为此,学校给家长们一些小建议:
(一)作业管理
学校严格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学生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师不允许用手机布置作业。我们真诚地建议您:
1.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同时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2.家长指导要注意策略,以启发思考和提示为主。
3.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不盲目报课外兴趣辅导班,要切实考虑孩子的意愿、兴趣和承受能力。
4.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
5.坚决杜绝校外培训机构留校外作业,切实杜绝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情况。
(二)睡眠管理
充足良好的睡眠是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保障,是促进中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的因素。初中生每日应达到9小时睡眠时间,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在家中的建议和要求如下:
1.鼓励孩子午休。适当的午休,精力会更充沛。
2.家长应督促孩子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培养按时睡眠的习惯,以提高睡眠质量和学习效率。
3.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及愉悦的心情。控制室内光线,屏蔽噪音,可播放有助睡眠的轻音乐搭配科学合理的睡前饮食等。
(三)手机管理
请您不要让孩子将手机、电话手表等智能产品带入校园,以免分散孩子的精力。孩子周末在家时要引导孩子正确、适度地使用手机等智能产品:
1.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防止孩子因为缺少陪伴、亲情缺失等原因而沉迷电脑和手机游戏。
2.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尽量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身教重于言教。
3.丰富课余活动,预防手机沉迷。
(1)建起“养机场”——全家人集中一个时间段,都把手机存放到一个温馨的地方,把“养机时光”变成亲子阅读时光、运动时光、家务时光、“亲近”时光等。
(2)力行“众厨芳”——每个周末全家至少一起精心准备一次正餐、学做一道新菜,共享美食的芳香。
(3)潜心“上书房”——引导孩子去书店、展馆等,以此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四)读物管理
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鼓励学生加强阅读习惯培养。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建议如下:
1.以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书目为指导,到正规书店、图书馆购买适宜书籍,培养从小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
2.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共读书,同分享,齐进步。
3.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校内外读书活动。
4.建议孩子阅读积极、健康的读物,并让其涉猎不同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的课外读物,贯通古今中外。
(五)体质管理
培养学生科学良好的运动习惯,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学校全面落实体育活动制度,保证校内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包括但不限于跑操、体操及大课间体育和放松活动,此外,每日2次眼保健操。学生在校外时,向家长建议如下:
1.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适合孩子自己身体和年龄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保证每天在家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2.要告知孩子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既要克服困难,更要量力而行,锻炼时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造成运动损伤。活动后注意清洁、放松,冬防受寒、夏防中暑。
3.鼓励孩子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上积极运动,选报校内体育专项课程,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积极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活动。
4.重视校内每项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及时发现体质的不足,及时调整和改善,按要求完成寒暑假体育家庭作业。
5.关注孩子动态身体状况,发现疾病要及时诊治,并及时报告学校。如有既往病史或正在接受治疗,父母除要及时告知学校及班主任外,也要向子女叮嘱体育锻炼强度和日常护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关于考试管理工作

1.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的主要功能
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的主要功能在于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除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2.义务教育学校可以组织的考试
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初中毕业年级为适应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可在下学期正常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组织1—2次模拟考试,坚决禁止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
3.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命题的要求
考试命题要严格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要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要加强命题研究评估和教师命题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命题水平。对目前命题能力不足的学校,上级教育部门可委托教研机构组织命题,供学校选择使用,并由各校分别阅卷。
4.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考试方式
初中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实行书面纸笔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实行书面纸笔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学科由学校合理确定方式进行考核。
5. 考试的评价方式
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至5个等级。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初中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初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教师要运用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扶辅导,科学研判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强对考试结果的整体分析,对教学质量作出科学判断,针对性地加强教师教学指导和培训。
家长朋友们,为确保“双减”及“五项管理”、考试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社会和家长需共同承担起监督的责任,齐抓共管,让我们家校携手并肩,共促孩子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琼海市嘉积中学
2021年10月21日

—END—
文字|黄立忠
排版|苏炳诚
审核|刘华亮
